成都世運村,草叢深處,捕蚊機悄然亮起一抹幽微的藍光。機器釋放的二氧化碳,吸引著吸血雌蚊尋蹤而至。一旦觸及外圍細密的電網,便瞬間爆出幾點更亮的細碎火花。這些智能生態(tài)捕蚊機,已在成都世運村投放25臺,實現(xiàn)15000平方米區(qū)域內的滅蚊全覆蓋。
“這是我們拿到知識產權發(fā)明專利后在國際賽事上的首次應用。”近日,成都許量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CEO王詩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相關研究顯示,蚊子找到人叮咬的核心原因,是人和動物呼吸過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對吸血雌蚊產生極強的吸引力?;谶@一發(fā)現(xiàn),成都許量科技利用自主開發(fā)的新材料去高效捕獲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匯集達到一定濃度后進行釋放,“讓蚊子誤以為這是一個人”。雌蚊被引誘至設備后,再通過物理方式進行捕獲。
王詩皓介紹,該設備的核心技術,是“高效吸附空氣中濃度僅約0.04%的二氧化碳”,并解決了“在常溫常壓狀態(tài)下,從極低濃度富集到高濃度”這一難題,同時根據不同場景需求進行釋放。他舉例說,在公共空間中,該設備能將捕獲的二氧化碳精準釋放至1500ppm以上,“相當于做了一個仿生學的模擬人呼吸的過程”。
許量科技一直扎根成都,從科研到生產端口全由成都本土制造。王詩皓提到,公司與成都大學科研團隊深度合作,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材料專利在蓉研發(fā)落地,并通過校企直通模式完成轉化。除了成都,智能生態(tài)捕蚊機還在西雙版納、蘇州、上海、佛山等多地進行了投放。
值得一提的是,許量科技也曾服務于成都大運會,國際賽事的場景供給,直接驅動了產品后續(xù)的研發(fā)和迭代升級。“捕獲方式由之前的風吸式迭代為電擊式物理捕獲,捕獲效率約提升40%以上。”王詩皓告訴記者,迭代后的新型吸附材料性能也提升了約70%,增強了二氧化碳的富集效率與整體誘捕效果。
“在成都世運會場景投用后,不少海外客戶也關注到我們。”王詩皓表示,目前公司已與東南亞等地溝通合作,未來也或將針對東南亞地區(qū)長期受登革熱等熱帶疾病困擾的痛點,提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