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歷經40多個小時的連續(xù)作業(yè),中交一航局承建的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首節(jié)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西人工島實現“海底之吻”。
“深中通道首節(jié)沉管成功對接,采用的是世界首創(chuàng)的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作業(yè)方式,體現了建設者們高質量、高標準的施工能力,標志著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正式進入智能化時代,也將世界跨海通道施工技術提升到新高度。”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王啟銅表示。
深中通道是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粵港澳大灣區(qū)重要過江通道,全長約24公里,其中沉管隧道長約6.8公里,由32節(jié)沉管組成,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
沉管浮運安裝,是深中通道技術難度最高的控制性環(huán)節(jié)。本次對接的首節(jié)沉管長123.5米,寬46米,高10.6米,重約6萬噸,相當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艦。
擔負沉管施工的中交一航局S09標段副總工程師楊潤來介紹,單個管節(jié)由2500多個獨立倉格構成,數量大、規(guī)格多,工藝參數控制及施工組織難度大。
本次沉管浮運安裝,面臨超長距離浮運、淺水區(qū)航道擱淺風險、大徑流海水表層流速高、回於強度大、導流堤作業(yè)空間狹窄等作業(yè)難題。中交一航局為深中通道量身定制了一整套沉管隧道施工船組,更自主研發(fā)了世界首艘運安一體船“一航津安1”,有效化解了“卡脖子”難題。
“一航津安1”歷時三年研發(fā),集沉管浮運、定位、沉放和安裝等于一體,具有DP定位和循跡功能,是當今世界安裝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業(yè)最高效、性能最先進的專業(yè)沉管施工船舶。
為保障沉管成功對接,一航局經過兩年多的科研攻關,梳理出13類205個風險點,每個風險點都制定了相應措施。安裝前,“一航津安1”進行了3次空載演練和1次重載演練,實操演練時長近350小時。
沉管浮運安裝作業(yè)窗口條件苛刻,安裝前恰逢臺風“鸚鵡”來襲,為有效保障工程要求,一航局利用自主研發(fā)的世界最大最先進自升式碎石基床整平船“一航津平2”,克服惡劣天氣影響,僅3天完成基床整平,為沉管如期對接搶抓了最關鍵窗口期。
首節(jié)沉管需歷經出塢、浮運、系泊、安裝四個環(huán)節(jié)。用技術人員的話講,就像是在打游戲,只有通關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6月16日凌晨2時,提前完成船管連接的自航式浮運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在桂山牛頭島出塢,依靠自身動力進入浮運航道,14艘隨行船舶組成編隊實時護航。
浮運是一大難點。從桂山牛頭島到西人工島,長達47公里的航程中,需經過1.5公里的預制場支航道、5.5公里的榕樹頭航道、19.2公里的伶仃航道等7次航道變換。往日繁忙的航道,這天特意為深中通道的重要節(jié)點開了綠燈,確保“一航津安1”在航行期間不受干擾。
新建浮運航道中灘是一大考驗。此處航道狹窄,且沉管底部距海底僅有兩三米,稍有不慎就有擱淺風險。操作人員協(xié)同配合,一體船穩(wěn)穩(wěn)經過。
經潛水員水下探摸確認,17日6時,沉管開始分步驟沉放。10時,隨著一體船對E1管節(jié)緩慢下放和水平絞移,不斷調整管節(jié)坡度,首節(jié)沉管成功著床于基底,完成沉放作業(yè)。期間,潛水員不斷下水進行探摸,確認沉管對接端無異物。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指揮室里,每個人都屏息凝神。
12時許,首節(jié)沉管經過拉合、水力壓接等作業(yè)工序,與西人工島隧道暗埋段成功實現對接。
船上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每一個參與者和見證者都激動不已。為了啃下深中通道建設過程中的這塊硬骨頭,他們已經連續(xù)數日沒有好好睡覺了。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之下,該項目團隊有序復工復產,如期實現了西人工島鋼圓筒拆除、沉管舾裝、一體船空載重載演練等重大節(jié)點突破,提振了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