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日聚焦:合肥大蜀山密林里“藏”著日本侵華罪證

2025-07-22 06:08:32來源:安徽網(wǎng)  

大皖新聞訊 大蜀山位于合肥西郊,夏日這里郁郁蔥蔥,蒼翠欲滴,放眼望去都是綠色。殊不知,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軍在山上亂砍濫伐,修筑防御工事,致使大蜀山變成荊棘叢生的荒灘禿嶺,如今,大蜀山上還殘存有日軍碉堡遺址。


【資料圖】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7月20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前往合肥大蜀山進行實地探訪,觸摸那段不容忘卻的悲壯歷史。

探訪:密林處藏著日軍碉堡遺跡

20日一早,在大蜀山森林公園保安的指引下,記者對山上的日軍碉堡遺址進行了尋訪。上午8時23分,大皖新聞記者尋訪到一處日軍碉堡遺址,藏于半山腰的樹林,位于大蜀山“火山瀑”附近,需沿臺階上行才能找到,大路難以直達。此處現(xiàn)存的碉堡遺址高度約為兩米,墻體由水泥、青石塊壘砌而成,殘存的碉堡結構中,還能看到壘砌的瓦片以及磚塊,主體向兩側分別延伸,曾是連貫防御工事的一部分。

圖為大蜀山上的日軍碉堡遺址

大蜀山上灌木叢生樹高林密,20日上午9時04分,大皖新聞記者找到了另外一處碉堡遺址,位于通向山頂?shù)谋P山公路旁,位置相對明顯。

在大蜀山蒼翠的山林間,這兩座沉默的石砌碉堡,歷經八十余載風雨,依然矗立。

市民吳先生幾年前從網(wǎng)上知道了合肥大蜀山日軍碉堡遺址,“日軍占領大蜀山后,將山上的樹木砍伐殆盡,修筑了多處碉堡,瞭望臺,戰(zhàn)壕和營房,據(jù)說還有水牢?,F(xiàn)在生態(tài)環(huán)境早已恢復,灌木叢太密了,我只看到過3處碉堡遺址,可能樹林深處還有更多歷史遺跡。”吳先生告訴大皖新聞記者。

圖為大蜀山上的日軍碉堡遺址

講述:30多年前就關注到碉堡信息

合肥市蜀山區(qū)檔案館館長王廣力告訴大皖新聞記者,他首次與大蜀山上日軍碉堡遺址有過接觸,是在1991年春日的一個周末,他與同學從野徑爬大蜀山,意外發(fā)現(xiàn)疑似打仗用的阻擊構筑物,“我當時不知道是日軍侵略中國進占合肥,據(jù)守大蜀山戰(zhàn)斗期間構筑的碉堡工事?!?/p>

直到工作后,王廣力基于對文史的愛好,并有意查詢搜集大蜀山的有關文史遺跡時,才了解到這些構筑物,是日軍侵華的罪證。如今,30多年過去了,王廣力依然在執(zhí)著搜集、了解與大蜀山日軍碉堡有關的文史信息資料。

67歲的黃大叔是大蜀山下東陳村的原住民,如今村莊拆遷多年,他在大蜀山森林公園謀了一份保安的差事。“小時候我們家就住在大蜀山山腳下?!笔欢q時,黃大叔曾在大蜀山上看到過多處日軍碉堡遺址,當時大蜀山上還有一處水牢。黃大叔聽老一輩人說,當年日軍強迫老百姓挑水到水牢里。

黃大叔告訴大皖新聞記者,日軍水牢由石頭壘造而成,面積約為二三十平方米,深度大概為三米多深,大蜀山上修建電視發(fā)射臺時水牢被拆,“我們小的時候,(大蜀山上)有水牢,有碉堡,我還下到水牢里玩過,現(xiàn)在改變太多了。”

圖為大蜀山上日軍碉堡遺址內的磚瓦片

圖為大蜀山上日軍碉堡遺址

銘記:這些遺跡,見證了合肥軍民浴血抗戰(zhàn)

王廣力告訴大皖新聞記者,據(jù)史料記載,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和“八一三”淞滬事變后,日軍頻繁空襲合肥,城中標志性建筑四牌樓被炸毀。1938年5月14日,合肥淪陷。日軍占領合肥期間,燒殺淫掠,無惡不作。

王廣力介紹,大蜀山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成為中日雙方反復爭奪的戰(zhàn)略要地。合肥淪陷后第三天,日軍即向大蜀山發(fā)起進攻。中國守軍奮勇還擊,終因傷亡過大、彈藥告罄被迫撤退。此后,中國軍隊為收復大蜀山,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雙方反復拉鋸,大蜀山幾度易手。

在大蜀山,前來參觀的日語專業(yè)學生夏同學表示:親眼看到這些遺跡,讓課本上的歷史變得真實可觸,“作為合肥人,我感到悲痛和憤怒,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學習日語的意義,在銘記歷史的基礎上促進溝通,防止悲劇重演?!?/p>

多位知情人士表示,這些留存至今的戰(zhàn)爭遺跡,既是日軍侵華的鐵證,也見證了合肥軍民浴血抗戰(zhàn)的歷史。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這些遺址提醒生活在今天的合肥兒女——不忘歷史,珍惜和平。

大皖新聞記者 許佳 攝影報道 實習生 陳森陽 馮新竹

編輯 彭玲

標簽: 觀察家網(wǎng) 最新資訊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