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講述人:河南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淮陽蘆葦畫代表性傳承人 谷穗
淮陽蘆葦畫,又稱“葦編畫”。取北方常見的蘆葦,拼合成圖,再烙燙上色,被譽為“草上作畫”的手藝。
因講求本色取美,故選料尤為精細:取2至4米高、食指般粗細、挺且直的葦稈,精修成段,去其硬結(jié),打磨拋光。以刀剖開葦段,經(jīng)高溫熏蒸,由卷曲熨成平展狀,原料始成。
蘆葦制畫,重在“拼與剪”。于一大張白紙上,畫出草圖,再依圖案,一一分剪。修剪時,左手捏住葦片,右手持剪刀,斂聲屏氣,自刀尖使巧勁,修剪成物。如一朵花,至少要剪出5個樣式各異的花瓣。拼貼時,取少許糨糊,一層層拼合,要平整一致,不能留有空隙。
而后,烙鐵為筆,于葦片上呈水墨雅韻。顏色輕重,全憑運筆力度——勾,輕劃葦片,即深褐;點,以尖點觸,呈焦黑;皴,曲動烙畫,為黑色;染,輕抹于畫,呈淡褐色。譬如,這幅《親情》作品,是雌鳥哺育幼鳥圖。最難的是給鳥兒點睛,先重墨烙燙畫圈,再留一白點于其間,待一絲青煙泛起,吹氣,再端視,炯炯有神!
傳統(tǒng)工藝需要與時代契合?,F(xiàn)在,我嘗試著把畫縮小,創(chuàng)新成擺件和掛畫等,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手藝名氣大了,慕名而來的年輕人絡(luò)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