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用聲音記錄時代,用文字記錄生活,留存鄉(xiāng)愁的記憶,講述身邊的美好,聽眾朋友,你好,這里是德宏綜合廣播《走進鄉(xiāng)愁》,我是趙青。有人說,老師是一種情懷,一種熱愛,是用粉筆書寫理想的造夢者;有人說,老師是一種責任,一種堅守,是孩子們青蔥歲月的引路人。一個好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相伴一生的。多年后,讓記住的那位老師教會你的一定不僅僅是課本的知識,還有愛、品格和勇氣。下面的節(jié)目里,我們一起來分享喬兆軍的文章《我的小學老師》。我的小學老師 文/喬兆軍我離開故鄉(xiāng)至今已有30多年,用“百度地圖”搜索小學校名,軟件提示無法解讀位置,想來大概是早已撤并或者改了名字。
我的第一任老師姓李,40多歲,又瘦又高,戴一副眼鏡,鏡片后反射出白白的光,讓人看了不寒而栗。第一個星期上課,我就領(lǐng)教了他的“厲害”。我記得那是一次自習的時候,開始大家還比較安靜,過了一會兒,我們幾個調(diào)皮的孩子就編起了順口溜:“李老師來了我不怕,照樣蹺著二郎腿。”正說得起勁,有一個學生突然閉了嘴,眼睛驚恐地望著窗外,我順著他的目光往外看,發(fā)現(xiàn)李老師正黑著臉看著我們。后來,我們幾個在教室外墻角站成一排蹺了20分鐘的二郎腿。站著蹺腿確實不是滋味,直蹺得個個腿肚子轉(zhuǎn)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李老師雖然嚴格,但教書非常認真,我的數(shù)學成績在他近似高壓的教導下提高了不少。到了四年級,李老師調(diào)到了鎮(zhèn)里,教我們的換成了周老師。周老師高中畢業(yè),穿好看的的確良襯衣、留齊耳短發(fā),總是笑瞇瞇的,既陽光又干凈利索。
周老師是我們生產(chǎn)隊的,自然多了一份親切,再加上她年輕漂亮,沒有一個學生怕她。冬天,一下課我們就涌進她的寢室。她的寢室里有一個炭火爐,發(fā)出青青的火苗,我們會在這里溫暖一下凍僵的四肢,再到教室上課。中午的時候,帶的飯早已凍成了冰疙瘩,我們會用她的爐子熱飯熱菜。真正喜歡她的課,是從我的一篇作文被當成范文在班上宣讀開始的,我記得當時我的心怦怦直跳,全班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有驚奇,也有羨慕。再后來我甚至喜歡模仿她寫字,那種帶有一種飄逸意味的隸書。
鄉(xiāng)村的孩子課堂上很難收得住心,一般坐上20多分鐘,我們就開始想天上的飛鳥、河里的游魚,惦記張家的青棗、李家的黃瓜。周老師常常會用善意的方式提醒我們,比如講一個小笑話,把我們引回到現(xiàn)實;或者揮舞著教鞭說:“哪個再開小差,小心頭上起包。”這時,我們就會呵呵一笑繼續(xù)認真聽講。
有一陣子,快到中午的時候,周老師都會開門到教室外面去。同學們嘀嘀咕咕,說她是出去看太陽,或者去提醒看大門的老王不要忘記敲鐘。只有我知道她出去干什么了,她是我表哥的女朋友,表哥參軍時給她買了塊手表,那時候戴手表的人少,她總是將手表高高地戴在手腕上,出去是把手表從胳膊上擼下來看看時間,然后再擼上去。
在那個貧瘠的歲月里,老師們的嚴厲或和藹,都讓我們快樂、著迷,因為不同性格的老師讓我們的天空變得開朗而明亮。
前幾年,我回老家拜訪我的小學老師,不曾想,李老師早已去世,周老師也已滿頭銀發(fā)。去年,我無意中聽說周老師也去世了,禁不住淚流滿面。我的小學、小學老師,就這樣成了我的記憶。
學生時代,遇上一位好老師,是一件幸運的事。因為好老師不會放棄他的任何一個學生,表揚鼓勵,批評懲罰,她會用最適合這個孩子的方式教育他,幫助他打開心靈的窗戶,引導他一步一步走向美好的明天。因為愛的教育,就是陽光。下面的節(jié)目里,我們來分享畢筱凈的文章《家訪記》。家訪記 文/畢筱凈這次家訪原本是為了開學這一天的疫情風險排查而進行的。下午學校突然召開會議,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學生開學時間繼續(xù)推后,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還剩13名孩子的家訪沒有走完,我告訴自己,就算不開學也不能半途而廢,去看看孩子們,去了解一下他們近期的生活軌跡、接觸過的人群,再向他們交代一遍疫情期間應(yīng)注意的事項,這樣似乎才更放心一些。
等愛人下班后,我們兩人匆匆吃了點東西就準備出發(fā),路線安排是先去弄外壩的何寬邁、段存菲兩家,再去遮放貢米大道郭榮媛家。
原計劃順路去看看稻田花海,聽說這段時間向陽花正開得一片金黃,我早已心向往之,卻一直沒時間前往。而這一次我們也沒有來得及去看花海,從弄外壩直奔貢米大道的時候,天色早已黑下來,我的心情也變得很沉重,若不是來家訪,我還真沒想到,如今仍然還有那么一些人生活得不容易。
那天剛好是周末,順理成章,愛人就成了護送我去家訪的司機。一路上施工隊正在擴建公路,路上塵土漫天飛揚,路邊的人個個灰頭土臉,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年輕的時候,學校剛搬遷那會兒也正修建公路,我們騎摩托來回一趟便弄個灰頭土臉的模樣,大家只露出兩只眼睛,一個看著一個笑。而此刻,我們坐在車里,開著空調(diào),緊閉車窗,灰塵都拒之窗外了,我們的衣服、頭發(fā)仍然可以保持干凈。20多年一晃而過,歲月改變了我們的容顏,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臨行前我們煮了米飯,備了干巴、腌菜、茶水等,計劃完成家訪后就找個山野僻靜處來一次我們期待許久的野餐。這是我和愛人都喜歡的一種野外活動,擇一個閑暇之日,遠離塵世,鋪一地芭蕉葉,讓心處紛擾之外,歸隱山野,聽鳥語蟲鳴,看風輕云淡。每當這個時候,米飯和著干巴、腌菜的味道變得格外可口,總是會忍不住誘惑多吃一些。
而這一天,卻怎么也吃不出我想要的那些味道了。家訪結(jié)束,像被一些沉重的石頭壓在了心口,太多讓我力不從心的事情,讓我如此難過。我改變不了那些留守兒童內(nèi)心的彷徨與孤單,那些因留守太久而顯得呆滯的眼神,那些只要聽見“媽媽”二字就可以淚如泉涌的想念。那個患有先天性腿疾的小姑娘,長年累月地跟奶奶生活,每個月都在等待在外打工的爸爸往家里寄錢。這個長得好看的小姑娘,生活卻如此艱難,多么令人心疼。
走訪中,坐在簡陋的屋檐下,仿佛又看見了童年的我,以及辛苦勞作的家人。趙英呂的爸爸說,樹番茄結(jié)了一樹,一個沒有舍得吃,想等老師來家訪的時候全部給老師,可和前兩天大人不在家,有人來要水喝的時候,用2元錢就和小孩子把樹番茄都買走了,蜂桶里的蜂蜜也都掏走了。他努力地在家里搜索著可以送給老師的物件,最后裝了滿滿兩塑料袋風干好的染飯花,給我們兩個人一人一袋。愛人接過說:“我和畢老師是一家人,給一袋就可以了。”他才放回去了一袋。在雷明成家的竹籬笆房里,他的外婆用心地裝了兩袋春茶,這是她自己采摘、炒制、揉搓、晾曬的,是無污染的上等春茶,她要給我們一人一袋,我學著愛人的語氣說:“大媽,我們兩個是一家人,給一袋就行了?!?/p>
手捧著這些染飯花和春茶,我的心里有了暖意。這世間總還有那么一些善良的人,他們并不富有,卻對老師充滿著感恩與敬重之心,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都拿出來送給老師。
于是,這次在完成家訪后的野餐里,又添加了人生的五味雜陳。離開之前,我們走過弄丘山,腳踩的枯葉發(fā)出“嚓嚓嚓”的響聲。這里,是我曾經(jīng)讀過書的山寨,是我放飛人生夢想的地方。如今,已走過半生,弄丘山還是原來的那些山,山上的綠還是原始的那些綠,只是我們已不再年輕。只是,在諸多的力不從心之后,我還依然可以沿著最初的夢想繼續(xù)前行——引領(lǐng)山村的孩子們發(fā)奮讀書,用知識去改寫人生的軌跡!
返回的途中,我們的車輪攆著揚起的塵灰駛過,風兒朝車后飛去。時間在不停地往前走,疫情終將會過去,生活還有陽光。
老師的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今天,一個肩膀負起國家的未來。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筱凈老師更能體會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她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為他們點燃希望之光,讓鄉(xiāng)親們看到教育的力量。夢想是一雙無形的翅膀,它能激發(fā)生命的斗志,點燃前進的動力。本期節(jié)目錄音制作張鑫,播音編輯趙青 感謝你的陪伴
來? 源:德宏綜合廣播《走進鄉(xiāng)愁》
責? 編:董澤懋?
審? 核:王 楠? 張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