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19歲的她完成“最壯烈的行俠仗義”
在過去的半個月里,金金陽每晚都枕著眼淚入睡。淺淺的夢里,她和女兒王嘉曼相處的點滴若隱若現(xiàn),醒來,這些畫面再也無法更新。
3月4日,剛過完19歲生日的王嘉曼在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qū)因跳水救人不幸溺亡。
王嘉曼從小生活在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平橋鎮(zhèn)下王村,早些年父母離異,平日里和爺爺奶奶在村里生活,每逢長假去寧波市與母親小住。去年,她從天臺職業(yè)中專畢業(yè),到寧波開始了工作和新生活。
幾乎每個和王嘉曼打過交道的人,都會用善良、熱心去形容她。她身高超過1.7米,留一頭利落短發(fā),喜歡穿T恤和牛仔褲。就是這樣一個外形酷颯的女孩,會給流浪動物搭窩,徹夜陪伴心情不好的室友,主動為村里老人解決智能手機使用問題……
朋友們形容,王嘉曼的離開,仿佛小太陽落了山。對金金陽來說,女兒走了,余生希望恍如破滅。
3月18日,新京報記者從寧波市公安局江北分局政治處獲悉,公安已認定了王嘉曼的見義勇為行為。舅舅金如杰說,“作為長輩,我內(nèi)心不希望她那么勇敢。” 新京報記者 羅艷
姓名:王嘉曼 性別:女
終年:19歲 去世原因:因跳水救人不幸溺亡
跳水救人
3月4日凌晨3點56分,四個年輕人的身影出現(xiàn)在寧波市江北區(qū)萬達廣場河道旁,一位女孩跑在最前面,她的目標很明確,是河道上的那座石橋。王嘉曼和另外兩人緊跟其后,想伸手拉住她。
金如杰通過監(jiān)控畫面,目睹了外甥女生前的最后幾分鐘。據(jù)他講述,3月4日凌晨,王嘉曼朋友的姐姐因傷心過度飲酒,值完夜班的嘉曼聞訊趕去勸慰,這名醉酒女孩突然沖向室外,掙開友人的拉扯,跳進了河里。
王嘉曼第一時間撥打了報警電話。等待救援的過程中,醉酒女孩在水里掙扎,嘉曼脫掉外套,縱身躍入水中救人。兩三分鐘后,她把朋友的姐姐推向岸邊,自己因為體力不支,慢慢沉了下去。
這天,寧波剛經(jīng)歷了降溫,天空還飄著小雨,體感重回冬日,親朋好友都記得那個凌晨的寒冷。3月4日早上7點左右,王嘉曼的遺體被打撈上岸時,已經(jīng)失去了生命跡象。
女兒的離開,讓金金陽近乎一夜白頭。這段時間,兩位友人輪流陪伴她,王嘉曼也是她們看著長大的孩子。“嘉嘉陽光、合群、會照顧人,跟誰都聊得來。河水那么涼,她確實會幫人,只是很難想象嘉嘉毫不猶豫跳了下去。”
但金金陽很清楚,這就是她女兒的性格。有一回,她的奶奶不慎滑入池塘中,也是王嘉曼第一個沖過去,把老人拉上了岸。家里人感到后怕,大家告訴王嘉曼,一定要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去救人,而嘉曼更關心的,是陷入險境者的安危。
這股正義感是同血肉共生的。金如杰在部隊當過幾年兵,每當他回家探親,小小的嘉曼都跟在他身后,嚷著要穿舅舅的軍裝,學習敬禮,說自己長大后也要保家衛(wèi)國。
“不被定義的風”
意外發(fā)生后,金金陽每天看著王嘉曼的照片流淚,那個對自己說“我會一直陪著你,到哪里都帶著你”的女兒,就這么失約了。因為和前夫離婚,她覺得自己對女兒有虧欠,所以盡最大努力創(chuàng)造生活條件,和女兒處成無話不談的朋友。
王嘉曼喜歡黏著金金陽,纏著媽媽撒嬌,買東西吃,分享開心的事情。母女倆養(yǎng)過好幾只別人不要的狗,有時金金陽覺得太多了,想送掉一只,嘉曼出于不忍挽留了下來。
每天王嘉曼一起床,狗狗們就圍著她轉。后來大狗生下小狗,母女倆最終商量留下三只在家里養(yǎng)。救人出事前幾天,二人帶著小狗打疫苗,金金陽拍了張女兒抱著狗狗的照片,沒想到這成為嘉曼人生末尾的留影。
她曾是一名練跑步的體育生,后來腳部受傷,初中畢業(yè)便去職中讀了電子商務專業(yè),畢業(yè)后先后從事擺盤和收銀員的工作。今年春節(jié),金如杰發(fā)覺外甥女又懂事了一些,“我問她之后的打算,她說想賺錢給媽媽用,把媽媽照顧好,因為媽媽管很多事,太辛苦了。”
同齡人眼中的王嘉曼,有著更跳動的靈魂。
鄰居王亞男和她一起長大,她認識的王嘉曼打小就擅長翻墻,衣服上總沾著草屑,膝蓋處結著爬樹摔的疤。在另一位發(fā)小楊雯馨眼里,王嘉曼像“不被定義的風”,自由灑脫,外界約束無法阻止她活出自我,“家長一般都喜歡淑女類型的女孩子,不過嘉曼始終是中性打扮,這是她感到舒適的風格,我很羨慕她堅持做自己。”
但這些不妨礙發(fā)小們也用溫柔、細膩來形容王嘉曼。村里老人不會連無線網(wǎng)、用不來視頻電話,嘉曼第一個過去耐心教學;朋友生病,她冒著暴雨送藥上門;伙伴們有沖突,她用理智又幽默的方式化解矛盾;遇到流浪狗,她會撿來磚塊和石頭搭建庇護所,從家里拿食物愛心投喂;就連陌生人進村問路,她都會帶人走到目的地或附近。
楊雯馨偏內(nèi)向,結識王嘉曼的人生頭幾年,習慣性把自己憋在家里。后來,她跟著嘉曼在村里轉悠,學著和不認識的公公婆婆打招呼、嘮家常,慢慢地,村民也把她視為“口嘴好的孩子”。
有時候,楊雯馨和管教嚴格的家人吵架,或者在學校受了委屈,王嘉曼都是親近又安心的傾訴對象。“嘉曼告訴我,家人是擔心我,只是方式用錯了而已,也會幫我分析同學關系其實沒有太大問題。”
在楊雯馨記憶中,王嘉曼也有犯難的時候,比如考試考差了不知道怎么應對家長會,還有15歲那年,她和家人因為未來選擇起了爭執(zhí),雙眼哭得紅腫,可一到學校,又笑盈盈和同學們說話。
初中畢業(yè)分流后,發(fā)小間見面的機會少了很多。王亞男和王嘉曼最后一次見面是今年大年初四,王嘉曼回村接弟弟去外婆家吃飯。每次見完面,嘉曼都會細心地叮囑大家,到家了必須發(fā)個消息。“她是村里小孩的頭頭,很照顧我們。”王亞男說。
“熱烈張揚又溫暖”
3月6日下午,王嘉曼的遺體從寧波運回天臺。除了親戚和村民,還有幾十名同學、朋友以及同事從各地趕到天臺縣殯儀館門口,接她回家。王亞男在天臺中學讀高三,特地請了幾天假趕來。
一位初中同學說起,和王嘉曼相處起來就像哥們兒一樣,“非常義氣。”佩佩(化名)和王嘉曼同窗6年,也是職中階段的室友,她常常因為傷心事睡不著,嘉曼知道了,會在身邊陪著她,聽她哭訴,逗她開心。
佩佩從沒見過王嘉曼發(fā)脾氣,“永遠笑嘻嘻的,人緣很好,一般不拒絕別人求助,學校里的人都認識她。”
金金陽說,女兒遇事很少考慮自己,她也是從前來吊唁的同學口中才得知,曾經(jīng),嘉曼還站出來面對比自己更強勢的一方,制止過校園霸凌。
殯儀館里,王嘉曼的遺像被百合花和菊花環(huán)繞,其中一束白色菊花是楊雯馨準備的,附帶的信箋上寫著:天堂一定很美,比這個世界還美,我們會永遠想著你。
在王嘉曼跳水救人的橋上,也擺放著盛開的花束,那是看到新聞報道的人們,專門紀念她的。
3月9日,王亞男在短視頻平臺發(fā)布了《致王嘉曼的追悼詞》,評價她完成了一場最壯烈的行俠仗義,點贊量已達2.2萬。“我希望更多人知道她的勇敢。”評論區(qū)里,上千條留言表達著對王嘉曼的稱贊、思念和惋惜。不少陌生網(wǎng)友來到王嘉曼的個人賬號表達悼念。
楊雯馨在寫給王嘉曼的信里說:謝謝你的19年,你一直像小太陽一樣,熱烈張揚又溫暖,希望你能開心、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