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世說新語原文及翻譯 快進(jìn)來學(xué)習(xí)

2023-02-09 14:59:31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宋政權(quán)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劉道鄰)次子劉義慶組織一班文人,集體創(chuàng)作的一本筆記體小說,主要記載東漢末、三國、兩晉士族階層的遺聞軼事。


【資料圖】

德行 第一

【原文】

1.陳仲舉①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③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④”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⑤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注釋】

①陳仲舉(?—168):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今河南平輿北)人,曾為豫章太守(今南昌地區(qū)),是東漢桓帝時期名臣,官至太尉。漢靈帝時與外戚合謀誅殺宦官,結(jié)果事情敗露被殺。

②登車攬轡:登上公車,手執(zhí)韁繩,指赴任做官。轡:駕馭牲口的韁繩。

③徐孺子(97—168):徐稚(zhì),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東漢時期名士,世稱“南州高士”。曾屢次被朝廷及地方征召,終未出仕。

④府君:漢朝對太守的稱呼。廨(xiè):官署。

⑤武王:指周武王姬發(fā)。式商容之閭:表示敬意,引申為登門拜訪。式:通“軾”,古代車前用作扶手的橫木。商容:殷商末年的大夫,著名賢者,傳為老子的老師;周武王戰(zhàn)勝殷之后,欲封其為三公,他沒有接受。閭,指里巷。

【翻譯】

東漢時期的名臣陳蕃,言行舉止可謂天下之典范。當(dāng)初登上公車,手持韁繩,第一次赴任當(dāng)官之時,就心懷澄清天下的志向。他去豫章做太守,一到赴任之處,就問旁人:“徐稚在哪兒?”想要去拜訪這位“南州高士”。掌管文書的主簿回應(yīng):“眾人希望太守大人先到官署視察工作?!标愞f:“想當(dāng)年周武王剛戰(zhàn)勝殷商,馬上就去拜訪賢者商容,連休息都顧不上。我禮賢下士,有何不可?”

【點(diǎn)評】

東漢末年群雄紛爭,陳蕃所處的年代,正是天下即將大亂的前夕。朝廷內(nèi)宦官為患,民不聊生,黃巾軍蠢蠢欲動。陳蕃有掃除奸佞,平定天下之心,故而與周武王類比,且對一向反感宦官亂政的名士徐稚非常尊重,昭顯了其雄心壯志。

【原文】

2.周子居①常云:“吾時月不見黃叔度②,則鄙吝之心③已復(fù)生矣。”

【注釋】

①周子居(生卒年不詳):周乘,字子居,汝南安城人。是前文所說的陳蕃的好友,此人甚是聰明能干,陳蕃曾經(jīng)感慨說:“周子居者,真治國之器也。”②黃叔度:黃憲(75—122),字叔度,號征君,慎陽(今河南正陽)人。東漢著名賢士。③鄙吝之心:貪婪卑劣的心思。

【翻譯】

東漢時的周乘常常說:“我只要一段時間見不到黃憲,貪婪卑劣之心就會重新滋長。”

【原文】

3.郭林宗①至汝南②,造袁奉高③,車不停軌,鸞不輟軛④;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⑤。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⑥,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p>

【注釋】

①郭林宗:郭泰(128—169),字林宗,太原郡介休縣(今屬山西)人。東漢名士,被譽(yù)為“介休三賢”之一。

②汝南: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下轄縣。

③造:到……去,造訪。袁奉高:名閬(làng),字奉高,和黃叔度同為汝南郡慎陽(今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人,多次辭謝官府任命,在當(dāng)?shù)仡H有名望。

④車不停軌,鸞不輟軛:指車子不停留,這里形容下車時間短暫。軌,車軸的兩頭,這里指車輪。鸞,裝飾在車上的鈴子,這里指車子。軛,架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⑤彌日:終日,整天。信宿:連宿兩夜。

⑥陂(bēi):湖泊。

【翻譯】

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訪袁閬,沒有怎么停留就走了;之后去拜訪黃憲,卻留宿了一兩天。別人問他什么原因,他說:“黃憲其人,氣度內(nèi)涵猶如萬頃湖泊,不僅寬闊而且深邃,不受外界干擾,水清且靜,無法攪渾。其器量之深廣,不可估量呀!”

【原文】

4.李元禮①風(fēng)格秀整,高自標(biāo)持,欲以天下名教②是非為己任。后進(jìn)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③。

【注釋】

①李元禮:李膺(110—169),字元禮,潁川郡襄城縣(今屬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人。東漢時期名士。太尉李修之孫、趙國相李益之子。這個人之后還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請記住他。

②明教:封建禮教。

③登龍門:喻指名望得到提高。

【翻譯】

東漢末年的李膺風(fēng)度翩翩,品行端正,對自我要求很嚴(yán)格。他把天下的禮儀規(guī)范、是非正義都看作是自己的責(zé)任。有許多后輩之人對其敬仰不已,能夠有幸聽到他教誨的,都覺得自己是登了龍門一般。

【原文】

5.李元禮嘗嘆荀淑①、鐘皓②曰:“荀君清識難尚,鐘君至德可師?!?/p>

【注釋】

①荀淑(83—149):字季和,東漢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子的第十一世孫,朗陵侯相,品行高潔。他的孫子很有名,就是曹操的著名謀士荀彧(yù)。

②鐘皓(87—155):字季明,東漢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市)人。隱居密山講學(xué)。前后九次被公府征召,都不應(yīng)征。去世時,年六十九。其后代鐘繇、鐘毓、鐘會等在曹魏政權(quán)中也是重要人物。

【翻譯】

李膺曾經(jīng)贊嘆荀淑和鐘皓說:“荀君那種高明的見識很難被超越,鐘君那種美好的德行則值得大家學(xué)習(xí)?!?/p>

【點(diǎn)評】

當(dāng)時名士之間流行互相點(diǎn)評,稱贊和批評都很直接。很多人的名聲,就是這樣流傳起來的,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大V轉(zhuǎn)發(fā)點(diǎn)贊了。

【原文】

6.陳太丘①詣荀朗陵②,貧儉無仆役,乃使元方③將車,季方④持杖后從。長文⑤尚小,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⑥應(yīng)門,慈明⑦行酒,余六龍⑧下食,文若⑨亦小,坐著膝前。于時太史⑩奏:“真人東行?!?/p>

【注釋】

①陳太丘:陳寔(shí,104—187),字仲弓,潁川許縣(今河南許昌長葛市古橋鄉(xiāng)陳故村)人。因?yàn)樵翁痖L,施政深得民心,故后世稱“陳太丘”。他死后,前去吊唁他的人有三萬之多。

②荀朗陵:荀淑,前文有介紹。因?yàn)樽鲞^朗陵侯相,世稱荀朗陵。

③元方:陳寔長子陳紀(jì),字元方,見《方正》第一則注②。

④季方:陳寔第四子陳諶,字季方。與父親、兄長一起并稱為“三君”。

⑤長文:陳群,字長文。陳紀(jì)的兒子,陳寔的孫子。三國時期曹魏重臣。

⑥叔慈:荀靖,字叔慈,荀淑第三子。

⑦慈明:荀爽,字慈明,荀淑第四子,東漢末年大臣、經(jīng)學(xué)家。

⑧余六龍:荀淑有八個兒子,號稱八龍,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余六龍是指其他六個兒子荀儉、荀緄、荀燾、荀汪、荀肅、荀旉。

⑨文若:荀彧(163—212),字文若。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zhàn)略家,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我的張良)”。

⑩太史:掌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祭祀的官員。

【翻譯】

太丘縣長陳寔去拜訪朗陵侯相荀淑,因?yàn)榘藏殬返郎罟?jié)儉,他沒有仆役侍候,就讓長子陳紀(jì)駕車送他,讓第四子陳諶拿著手杖跟在車后。孫子陳群年紀(jì)還小,就坐在車上。到了荀家,荀淑讓荀靖迎接客人,讓荀爽斟酒,其他六個兒子上菜。孫子荀彧年紀(jì)尚小,就坐在了荀淑膝上。當(dāng)時太史觀天象后,啟奏朝廷說:“有真人往東去了?!?/p>

【點(diǎn)評】

陳、荀兩家皆是有德有才的望族,優(yōu)秀人物輩出,可見在家族傳承中,內(nèi)在的精神與德行比財富和權(quán)力更重要。

【原文】

7.客有問陳季方①:“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dāng)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注釋】

①上文提到,陳寔第四子陳諶,字季方。

【翻譯】

有個客人問陳諶:“令尊太丘長老有哪些功勛和品德,以至于他得到了全天下的尊敬?”陳諶說:“我父親好像一棵長在泰山拐角處的桂樹;上有高達(dá)萬丈的山峰,下有不可測量的深淵;上受雨露恩澤,下被深淵里的泉水滋潤。在這樣的情況下,桂樹哪里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他有什么功勛德行?。 ?/p>

【點(diǎn)評】

他人問起自己對父親的評價,這是很難回答的。既不能自大,也不能自損。陳諶用了一個恰當(dāng)?shù)谋扔鞑槐安豢旱鼗貞?yīng)了這位挑事兒的客人,可謂智慧。

【原文】

8.陳元方①子長文②,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③,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p>

【注釋】

①前文提到過,陳寔長子陳紀(jì),字元方。

②長文:指陳群(?—237)陳寔之孫,陳紀(jì)之子。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人。三國時期曹魏重臣。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

③孝先:指陳忠。陳寔之孫,陳諶之子。著名隱士。

【翻譯】

陳紀(jì)的兒子陳群,素有英才,一次他和陳諶的兒子陳忠各自論述自己父親的事業(yè)和品德,兩人爭執(zhí)不下,便去問祖父陳寔。陳寔說:“元方當(dāng)哥哥很難,季方當(dāng)?shù)艿芤埠茈y,兩人難分伯仲?!?/p>

【點(diǎn)評】

“難兄難弟”這個成語的出處就在這兒,本意是說兄弟之間德才兼?zhèn)?,難分高下,不過如今難兄難弟多有反諷的意思在里面了。

【原文】

9.荀巨伯①遠(yuǎn)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yuǎn)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dú)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彼彀嘬姸€,一郡并獲全。

【注釋】

①荀巨伯,生平并無詳細(xì)記載,東漢人,因重情義而流傳于世。

【翻譯】

荀巨伯遠(yuǎn)行探望朋友的時候,正好碰上外族強(qiáng)盜攻打郡城,朋友對他說:“我反正是活不成了,您趕緊走吧!”巨伯說:“我大老遠(yuǎn)過來看您,怎么能說走就走;讓我背棄道義茍且偷生,這豈是我荀巨伯會干的事!”等強(qiáng)盜進(jìn)了郡城,發(fā)現(xiàn)了巨伯,問他:“我們大軍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樣的男人,竟敢一個人留下來?”巨伯說:“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棄之而去,寧可讓我自己代朋友去死?!睆?qiáng)盜聽了紛紛議論說:“我們這些不講道義的人,卻侵入了有道義的地方!”于是就把軍隊(duì)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點(diǎn)評】

仁義之心,可以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原文】

10.華歆①遇子弟甚整②,雖閑室之內(nèi),嚴(yán)若朝典。陳元方兄弟恣③柔愛之道,而二門之里,兩不失雍熙之軌④焉。

【注釋】

①華歆(157—232):字子魚,漢末魏初時名士,曹魏重臣。

②整:嚴(yán)肅。

③恣:任憑,聽任。

④雍熙之軌:和樂的法則。

【翻譯】

華歆對待子弟很嚴(yán)肅,即使是在家里實(shí)行的禮儀也不像在朝廷上那樣莊嚴(yán)肅穆。陳紀(jì)兄弟隨眾人自在相處,互相關(guān)愛。但是兩個家庭內(nèi)部,都沒有失掉安樂和睦的治家準(zhǔn)則。

【原文】

11.管寧①、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歆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②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釋】

①管寧(158—241):字幼安,北海郡朱虛縣(今山東省安丘、臨朐東南)人。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的后代。與華歆、邴原并稱為“一龍”。

②軒冕:原指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后引申為官位爵祿,國君或顯貴者,泛指為官。

【翻譯】

管寧和華歆一起在菜園里鋤菜,看見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寧把它像瓦礫石塊一樣鋤掉了,華歆卻撿起來又扔了出去。兩人還曾經(jīng)坐在同一張座席上讀書,有貴人乘車擺著儀仗從門前路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卻放下了書出門去看。管寧就割開席子,分開座位,說:“你不是可以做我朋友的人?!?/p>

【原文】

12.王朗①每以識度②推華歆。歆蠟日③嘗集子侄燕飲④,王亦學(xué)之。有人向張華⑤說此事,張曰:“王之學(xué)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yuǎn)?!?/p>

【注釋】

①王朗(?—228):本名王嚴(yán),字景興,曹魏重臣,三國中“諸葛亮罵死王朗”一事的人物原型。官拜司空、司徒,封樂平鄉(xiāng)侯。

②識度:見識與氣度。

③蠟日:蠟(zhà)祭這種中國民俗最早始于周代。官員和民眾,年底都要舉行一次“歲終之祭”,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祭典,用打獵得來的野獸或自家養(yǎng)的家禽祭祀祖先和百神,稱之為蠟祭。

④燕飲:即宴飲,燕通“宴”。

⑤張華(232—300):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晉時期政治家、文學(xué)家、藏書家,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十四世祖。晉武帝時任中書令,封廣武侯。

【翻譯】

在識見和氣度方面,王朗總是推崇華歆。蠟祭時,華歆曾經(jīng)把子侄召集到一起宴飲,王朗也學(xué)著這么做。有人跟張華說到這事,張華說:“王朗學(xué)華歆,都是學(xué)些表面功夫,因此反而離華歆越來越遠(yuǎn)。”

【原文】

13.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①。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注釋】

①輒:就。難之,認(rèn)為……很為難。

【翻譯】

華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路人想搭他們的船,華歆馬上表示為難,有拒絕之意。王朗卻說:“好在現(xiàn)在船還寬敞,為什么不行呢?”后來有強(qiáng)盜追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個搭船的人。華歆說:“我當(dāng)初猶豫,就是顧慮這一點(diǎn)呀。如今既然讓他上了船,怎么可以因?yàn)榍闆r急迫就拋棄他呢!”于是仍舊讓他坐在船上。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優(yōu)劣。

【原文】

14.王祥①事后母朱夫人甚謹(jǐn)。家有一李樹,結(jié)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時風(fēng)雨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床眠,母自往暗斫之②。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還,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于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注釋】

①王祥(180—268):字休征,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西孝友村)人。三國曹魏及西晉時大臣,書圣王羲之的祖曾祖父。他的孝順極為出名,有“孝圣”之稱。

②暗斫之:偷偷拿斧刃擊砍他。

【翻譯】

王祥侍奉后母非常周到。他家有一棵李樹,結(jié)出的李子特別好,后母一直讓他看管著。有時忽然來了風(fēng)雨,王祥就抱著樹哭泣。王祥曾在另外一張床上睡覺,后母親自去暗殺他;當(dāng)時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看到了空被子。王祥回來后,知道后母為此遺憾不止,就跪倒在她面前請求她處死自己。后母因?yàn)檫@件事而感動悔悟,從此對他像親生兒子一樣疼愛。

【點(diǎn)評】

中國到了隋朝設(shè)立了科舉制度,漢代時實(shí)行“舉孝廉”制,推舉著名的孝子去做官,于是出現(xiàn)了許多趨向于極端的孝順父母的故事。王祥在當(dāng)時很受人推崇。古代流傳的“二十四孝故事”中,“臥冰求鯉”的主角就是他。

【原文】

15.晉文王①稱阮嗣宗②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yuǎn),未嘗臧否③人物。

【注釋】

①晉文王:即司馬昭(211—265),字子上,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quán)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早有謀逆篡位之心,有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說他想稱王的心思天下皆知。但其在世時終未稱帝,其子司馬炎稱帝后建晉朝,追尊他為文帝,廟號太祖。

②阮嗣宗:即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三國時期的著名文人?!爸窳制哔t”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xué),因?yàn)閷λ抉R一族意圖篡權(quán)不滿,采取明哲保身的處世態(tài)度。

③臧否(zāng pǐ):評價,評論,褒貶。

【翻譯】

晉文王司馬昭說阮籍是一個最謹(jǐn)慎的人,每次跟他談話,他說的話都很奧妙深遠(yuǎn),從未評價過其他人的好壞。

【點(diǎn)評】

司馬昭的稱贊其實(shí)挺諷刺的。俗話說禍從口出,沉默是金,當(dāng)時是改朝換代的敏感時刻,司馬昭之流最恨的就是名士對他的臧否,他稱贊阮籍,多少也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對人、事、物褒貶過多,難免招致不滿或怨恨。明哲保身的阮籍,謹(jǐn)守其口,以免惹火燒身,可以理解,但這不是司馬昭在稱贊他的德行。

【原文】

16.王戎①云:“與嵇康②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p>

【注釋】

①王戎(234—305):字濬沖,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白沙埠鎮(zhèn)諸葛村)人。西晉名士、官員,“竹林七賢”之一。

②嵇康(224—263):字叔夜,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曹魏時期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xué)家。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亭主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來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因得罪鐘會,遭其構(gòu)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年僅三十九歲。

【翻譯】

王戎說:“我和嵇康相處二十年,從未看見他臉上有過喜悅或慍怒的表情?!?/p>

【原文】

17.王戎、和嶠①同時遭大喪②,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③,和哭泣備禮④。武帝⑤謂劉仲雄⑥曰:“卿數(shù)?、咄?、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敝傩墼唬骸昂蛵m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yīng)憂嶠,而應(yīng)憂戎?!?/p>

【注釋】

①和嶠(?—292):字長輿,汝南西平(今河南駐馬店西平)人,曹魏后期至西晉初年大臣。曾經(jīng)直諫晉武帝說皇太子司馬衷不適合當(dāng)皇帝,果然,司馬衷當(dāng)了皇帝之后,引發(fā)了一系列朝政混亂。

②大喪:父母的喪事。

③雞骨支床:成語。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后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事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④備禮:禮數(shù)周到。

⑤武帝:司馬炎(236—290),字安世,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魏咸熙二年(265)承襲父親爵位做晉王,數(shù)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晉朝,定都洛陽,改元泰始。公元280年滅吳,統(tǒng)一全國。建國前期勵精圖治,經(jīng)濟(jì)繁榮,出現(xiàn)了“太康之治”。后期逐漸怠惰腐化。

⑥劉仲雄:即劉毅(216—285),字仲雄,東萊掖縣(今山東萊州市)人。東漢城陽景王劉章后代,魏晉時期名臣。官至尚書左仆射,舉為青州大中正。太康六年卒,贈儀同三司。

⑦?。嚎赐?。

【翻譯】

王戎和和嶠同時喪母,都因?yàn)樾行⒍粋黜?。王戎骨瘦如柴,和嶠則痛哭失聲,禮數(shù)周全。晉武帝司馬炎對劉毅說:“你有沒有去看過王戎、和嶠幾次?聽說和嶠悲痛的程度超過了禮數(shù)的要求,讓人為他擔(dān)憂?!眲⒁阏f:“和嶠的禮數(shù)雖然很周到,神智與感情卻沒有受損;王戎的禮數(shù)雖然不夠周全,卻因過于悲傷而形銷骨立。臣認(rèn)為和嶠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應(yīng)該擔(dān)憂和嶠,而應(yīng)該擔(dān)憂王戎?!?/p>

【原文】

18.梁王、趙王①,國之近屬②,貴重當(dāng)時。裴令公③歲請二國租錢④數(shù)百萬,以恤中表⑤之貧者。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損有余,補(bǔ)不足,天之道也?!?/p>

【注釋】

①梁王、趙王:梁王司馬肜(róng,?—302)、趙王司馬倫(?—301),都是司馬懿的兒子。

②國之近屬:皇親國戚。

③裴令公:裴楷(237—291),字叔則。河?xùn)|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官至中書令,尊稱為裴令公。

④二國租錢:兩個封地的租稅錢。

⑤中表:指自己父親的姐妹或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子女。

【翻譯】

梁王和趙王都是皇帝的近親,當(dāng)時的顯赫權(quán)貴。裴楷請求他們兩個封國每年撥出稅錢幾百萬來周濟(jì)那些貧窮的遠(yuǎn)親。有人指責(zé)他說:“何必跟人乞討錢財自己做好事?”裴楷說:“從有余的地方拿些資源給不足的地方,這是天道。”

【原文】

19.王戎云:“太保①居在正始②中,不在能言之流③。及與之言,理中清遠(yuǎn),將無以德掩其言?!?/p>

【注釋】

①太保:官名,這里指的是孝子王祥。

②正始(240—249):三國時魏帝曹芳年號。

③能言之流:當(dāng)時名士之間流行清談,類似于現(xiàn)在的沙龍,能言之流就是清談中口才好的。

【翻譯】

王戎說:“太保在正始年間,不屬于清談中能言善辯的人。然而一旦和他談?wù)撈饋?,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言語有理有據(jù),意味清凈深遠(yuǎn)??峙率撬绺叩牡滦醒谏w了他的善談吧!”

【原文】

20.王安豐①遭艱,至性過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濬沖②必不免滅性之譏?!?/p>

【注釋】

①王安豐:即王戎,當(dāng)時是安豐縣侯,古代習(xí)慣稱呼官名。

②濬沖:還是王戎,他字濬沖。古人稱呼一個人的方式真的很多。

【翻譯】

安豐縣侯王戎在服喪期間,表達(dá)孝道的情緒遠(yuǎn)遠(yuǎn)超過普通人。裴楷去吊唁后,說道:“如果一次過度的悲傷果真讓身體嚴(yán)重?fù)p害,那么濬沖一定免不了會被世人指責(zé)為過猶不及,超出了人之常情?!?/p>

【點(diǎn)評】

這篇其實(shí)是承接上文17篇裴令公的看望,說王戎悲傷得有些太過了,嚴(yán)重?fù)p害身心。儒家認(rèn)為所有感情都不應(yīng)該過分,悲痛過度以致?lián)p害身心健康反而不值得肯定。所以說,凡事過猶不及。

【原文】

21.王戎父渾,有令名①,官至涼州刺史。渾薨②,所歷九郡義故③,懷其德惠,相率致賻④數(shù)百萬,戎悉不受。

【注釋】

①王渾(生卒年不詳):字長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令名:美好的聲譽(yù)。

②薨(hōng):古代諸侯或重要官員死亡叫作薨。

③義故:以恩義相結(jié)的故舊。

④賻:通“付”。這里指送給別人辦喪事的財物。

【翻譯】

王戎的父親王渾,素有美名,做官做到?jīng)鲋荽淌?。王渾死后,他在各州郡做官時有恩義的故交,都懷念他的德行和恩惠,相繼一起湊了幾百萬錢送給王戎做喪葬費(fèi)表心意,然而王戎謝絕了,沒有接受。

【原文】

22.劉道真①嘗為徒②,扶風(fēng)王駿③以五百疋④布贖之,既而用為從事中郎。當(dāng)時以為沒事。

【注釋】

①劉道真:劉寶(?—301),字道真,今山東鄒城市郭里鎮(zhèn)人。西晉軍事將領(lǐng),文學(xué)家。

②徒:服勞役的罪犯。

③扶風(fēng)王駿:扶風(fēng)王司馬駿(232—286),字子臧。西晉時期將領(lǐng)、藩王,晉宣帝司馬懿第七子,是個受百姓愛戴的將領(lǐng)。

④疋(pǐ):同“匹”,意為相當(dāng),相配;另做量詞,用于計量整卷的綢布或用于計量馬、騾等。

【翻譯】

劉寶曾經(jīng)是一位被罰服勞役的罪犯,扶風(fēng)王司馬駿用五百匹布把他贖了出來,之后任用他做從事中郎。當(dāng)時的人們都把這件事當(dāng)成美談。

【原文】

23.王平子①、胡毋彥國②諸人,皆以任放為達(dá),或有裸體者。樂廣③笑曰:“名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

【注釋】

①王平子:王澄(269—312),字平子,東晉名士。王衍之弟,王戎堂弟,王敦族弟?,樼鹋R沂(今山東臨沂)人。有盛名,勇力過人,好清談。

②胡毋彥國:胡毋輔之(約269—318),字彥國,泰山奉高(今山東泰安東)人。為人任性放達(dá),好酒善談,有知人之能。

③樂廣(?—304):字彥輔。南陽淯陽(今河南南陽)人。西晉名士。因曾任尚書令,被后人稱為“樂令”。出身寒門,早年即有重名,受權(quán)貴賞識,官運(yùn)亨通。樂廣與王衍同為西晉清談領(lǐng)袖,在政治上并無政績與聲譽(yù)。

【翻譯】

王澄、胡毋輔之等人都把放蕩不羈當(dāng)作豁達(dá),有時還會赤身裸體。樂廣笑著說:“名教中自有令人快樂的地方,為什么偏要這樣呢?”

【點(diǎn)評】

西晉之所以會亡國,跟這些標(biāo)榜個性、清談?wù)`國的名士有脫不開的關(guān)系。為政者,不腳踏實(shí)地做事,整天放浪形骸,喝酒清談,搞小圈子,這樣的上位者不把國家搞砸才怪。他們只學(xué)到了阮籍、嵇康的外在,卻沒搞明白真正名士心中的境界。

【原文】

24.郗公①值永嘉喪亂②,在鄉(xiāng)里,甚窮餒。鄉(xiāng)人以公名德,傳共飴③之。公常攜兄子邁及外生周翼④二小兒往食,鄉(xiāng)人曰:“各自饑?yán)В跃t,欲共濟(jì)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惫谑仟?dú)往食,輒含飯著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后并得存,同過江。郗公亡,翼為剡縣,解職歸,席苫⑤于公靈床頭,心喪⑥終三年。

【注釋】

①郗公:這里指郗(xī)鑒(269—339),字道徽,高平金鄉(xiāng)(今山東省金鄉(xiāng)縣)人。東晉重臣、書法家,一生歷經(jīng)國家的種種叛亂,總能得到百姓支持助平叛亂。素有儒雅之名,為世人所敬重。

②永嘉喪亂:西晉王朝歷經(jīng)“八王之亂”后,胡人乘機(jī)入侵中原。永嘉五年(311),匈奴攻陷洛陽,擄走懷帝,中原大亂,民不聊生,統(tǒng)治集團(tuán)開始南遷,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

③飴:給……吃。

④邁:郗邁(生卒年不詳),字思遠(yuǎn)。高平金鄉(xiāng)人。郗鑒兄子,有才略。累官少府、中護(hù)軍。周翼:字子卿,晉陳郡(今屬河南)人,歷官剡縣令、青州刺史、少府卿。

⑤席苫(shān):坐臥于草墊子上。

⑥心喪:最早是指老師去世后,弟子守喪,不穿喪服但心存哀悼。后來泛指雖沒一直穿孝服,但心中深切悼念,有如守喪。

【翻譯】

郗鑒在永嘉之亂期間,住在家鄉(xiāng),生活很貧困,常忍饑挨餓,有一頓沒一頓。鄉(xiāng)里敬仰他的賢德,商討眾人一起輪流供他飯吃。郗鑒經(jīng)常帶著哥哥的兒子郗邁和外甥周翼這兩個小孩去吃。鄉(xiāng)里說:“我們各家自己都窮困挨餓,只是因?yàn)槟馁t德,想合伙接濟(jì)您罷了,恐怕沒有辦法兼顧其他人?!敝筵b就單獨(dú)去就餐,吃完后總是兩個腮幫子含滿了飯,回來后吐出給兩個孩子吃。大家最后都活了下來,一起過了長江。郗鑒去世的時候,周翼正擔(dān)任剡縣縣令,他辭職回去,在郗鑒靈床前盡孝子禮,坐臥都在草席子上,深深哀悼足有三年。

【原文】

25.顧榮①在洛陽,嘗應(yīng)人請,覺行炙人②有欲炙之色,因輟③己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zhí)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亂渡江,每經(jīng)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釋】

①顧榮(?—312):字彥先,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東吳丞相顧雍之孫。西晉末年擁護(hù)司馬氏政權(quán)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腦。

②行炙人:端菜上烤肉的下人。

③輟:停下,中止。

【翻譯】

顧榮在洛陽的時候,一次應(yīng)邀赴宴,發(fā)現(xiàn)上烤肉的下人流露出想吃的神情,于是他停下吃肉的動作,把自己那一份讓給了他。同座的人都笑話顧榮,顧榮說:“怎么能讓人成天端著烤肉而不知肉味呢!”后來遇上戰(zhàn)亂過江避難,經(jīng)常遇到危急,總有一個人在身邊保護(hù)自己。問他為什么這樣,原來他就是得到烤肉的那個人。

【點(diǎn)評】

以德報德,是個美談。一個無意的善行,可能會在將來幫到自己。

【原文】

26.祖光祿①少孤貧,性至孝,常自為母吹爨②作食。王平北③聞其佳名,以兩婢餉之,因取為中郎。有人戲之者曰:“奴價倍婢?!弊嬖疲骸鞍倮镛散芤嗪伪剌p于五羖之皮邪?”

【注釋】

①祖光祿:祖納(生卒年不詳),字士言,范陽遒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人。祖逖之兄,西晉大臣。官至光祿大夫,世稱祖光祿。值得一提的是,他醉心圍棋,在晉代圍棋界影響深遠(yuǎn),自號“忘憂”,后“忘憂”遂成圍棋別稱之一。

②吹爨(cuàn):燒火做飯。

③王平北:王乂(yì),三國時期人,后受到司馬昭征召為相國司馬,官至平北將軍,世稱王平北。

④百里奚:字子明(約前726—前621),春秋時期秦國的名相,又稱“五羖(gǔ)大夫”,是秦穆公慧眼識才,用五張黑羊皮從市井之中換回的一代名相。

【翻譯】

光祿大夫祖納少年時死了父親,家境貧寒,他生性極其孝順,經(jīng)常親自給母親做飯。平北將軍王乂聽到他的好名聲,就送了兩個婢女給他,并任用他做中郎。有人跟他開玩笑說:“男仆的身價比婢女多一倍?!弊婕{說:“百里奚怎么會因?yàn)樵?jīng)被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買回去而被輕視呢!”

【原文】

27.周鎮(zhèn)①罷臨川郡還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②往看之。時夏月,暴雨卒至,舫③至狹小,而又大漏,殆④無復(fù)坐處。王曰:“胡威⑤之清,何以過此!”即將啟用為吳興郡。

【注釋】

①周鎮(zhèn):字康時,做過臨川郡和吳興郡的郡守,有政績。

②王丞相:即王導(dǎo)(276—339),字茂弘,小字赤龍、阿龍,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出身于魏晉名門“瑯琊王氏”,東晉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quán)的奠基人之一。

③舫:船。

④殆:幾乎。

⑤胡威(?—280):字伯武(又作伯虎),一名貔?;茨蠅鄞海ń癜不諌劭h)人。魏末西晉著名太守胡質(zhì)之子,與其父都以廉潔慎重而聞名于世。

【翻譯】

周鎮(zhèn)從臨川郡接任,坐船回京,還來不及上岸,船暫且停在青溪渚。丞相王導(dǎo)去看望他。當(dāng)時正是夏天,突然下起暴雨來,船很狹窄,而且雨漏得厲害,幾乎沒有可以坐下的地方。王導(dǎo)說:“胡威的清廉,也到不了這個程度吧!”之后立刻起用他做吳興郡太守。

【點(diǎn)評】

古往今來,統(tǒng)治者都對為官清廉之人很有好感,然而正是因?yàn)榍辶茈y,才會被算作德行。

【原文】

28.鄧攸①始避難,于道中棄己子,全弟子②。既過江,取③一妾,甚寵愛。歷年后,訊其所由,妾具說是北人遭亂,憶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業(yè),言行無玷,聞之哀恨終身,遂不復(fù)畜④妾。

【注釋】

①鄧攸(?—326):字伯道,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東北)人。兩晉時期官員,西晉永嘉之亂時被石勒俘虜,后來逃離。東晉建立后,鄧攸渡江南下。他為官清廉,在吳郡太守任上深受百姓愛戴。病逝后被追贈金紫光祿大夫。

②弟子:這里是弟弟的兒子的意思,即侄子。

③?。和ā叭ⅰ?。

④畜:畜養(yǎng)。

【翻譯】

鄧攸為了躲避永嘉之亂,在路上拋棄了自己的兒子,保全了弟弟的兒子。過江后,娶了一妾,很是寵愛。過了一年,問起她的來歷,她便詳細(xì)訴說,自己是遭遇戰(zhàn)亂的北方人;回憶起父母的姓名,才發(fā)現(xiàn)她竟然是鄧攸的外甥女。鄧攸一向德行高潔,事業(yè)有成,言談舉止都沒有污點(diǎn),聽了這件事,終生哀傷悔恨,從此再也不娶妾了。

【原文】

29.王長豫①為人謹(jǐn)順,事親盡色養(yǎng)之孝。丞相②見長豫輒喜,見敬豫③輒嗔。長豫與丞相語,恒以慎密為端。丞相還臺④,及行,未嘗不送至車后。恒與曹夫人⑤并當(dāng)箱篋⑥。長豫亡后,丞相還臺,登車后,哭至臺門;曹夫人作簏⑦,封而不忍開。

【注釋】

①王長豫:即王悅,字長豫,名相王導(dǎo)世子,曾在明帝為太子時、王導(dǎo)擔(dān)任太子太傅期間,任職東宮,官終中書侍郎。其正史事跡多與六朝小說重合,并無更多詳細(xì)線索,而其仕履實(shí)頗微妙,生卒年不詳,只知道在年輕時早亡。

②丞相:即王導(dǎo),王悅的父親。

③敬豫:王恬(生卒年不詳),字敬豫,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書法家,東晉丞相王導(dǎo)次子。官至后將軍。他擅長隸書,亦是東晉第一圍棋好手。

④臺:這里指尚書省衙署,王導(dǎo)當(dāng)時既是丞相,也領(lǐng)尚書省事。

⑤曹夫人:王長豫的母親,名為曹淑。

⑥箱篋(qiè):箱子。

⑦作簏(lù):整理箱子。

【翻譯】

王導(dǎo)的長子王悅為人謹(jǐn)慎和順,侍奉父母時神情喜悅,極盡“色養(yǎng)”的孝道。王導(dǎo)看見他就高興,看見王恬就生氣。王悅跟王導(dǎo)說話的時候,總是奉行謹(jǐn)慎細(xì)致的原則。王導(dǎo)要去尚書省上班,臨行前,王悅沒有一次不送他上車的。王悅還常常為母親曹夫人收拾箱籠衣物。王悅死后,王導(dǎo)到尚書省去,上車后,一直哭到官署門口;曹夫人收拾箱籠時,把王悅收拾過的箱籠封好,再也不忍心打開。

【點(diǎn)評】

一代名相,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還是自己如此疼愛的孩子,確實(shí)悲痛。根據(jù)史料推測,王悅是因?yàn)樯硖幏N種權(quán)力斗爭的核心之地,所以心力交瘁而死。

【原文】

30.桓常侍①聞人道深公②者,輒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達(dá)③知稱,又與先人至交,不宜說之?!?/p>

【注釋】

①桓常侍:即桓彝(276—328),字茂倫,譙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yuǎn)縣龍亢鎮(zhèn))人?;割椫?,桓溫之父。他生于世族大家,自幼聰明好學(xué),能文善武。太寧二年(324),晉明帝下詔討伐病危中的王敦,命為散騎常侍。故文中稱呼為桓常侍?;敢推蕉ㄍ醵刂畞y后,以功被封為萬寧縣男。然而后來還是死于蘇峻之亂。

②深公(生卒年不詳):名道潛,字法深,晉朝的高僧大德,出身于世家瑯琊王氏,十八歲出家,精通般若學(xué)。

③先達(dá):前輩。

【翻譯】

散騎常侍桓彝聽到有人議論竺法深和尚,就說:“這位先生一直都很有名望,而且前輩賢達(dá)們也經(jīng)常稱頌他,跟我去世的父親也是至交好友,不應(yīng)該談?wù)撍??!?/p>

【點(diǎn)評】

桓彝一生很有氣節(jié),乃國家棟梁,一心平叛討賊,后來自己的兒子桓溫卻一心想著怎么造反,真是歷史的諷刺。

【原文】

31.庾公①乘馬有的盧②,或語令賣去,庾云:“賣之必有買者,即當(dāng)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后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dá)乎?”

【注釋】

①庾公:庾亮(289—340),字元規(guī),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東晉時期外戚、名士,丞相軍諮祭酒庾琛之子,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庾亮姿容俊美,善談玄理。

②的盧:的盧馬,又作的顱。是額上有白色斑點(diǎn)的馬,古人認(rèn)為這種馬妨主。

【翻譯】

庾亮所乘坐的馬中有一匹是“的盧”馬,有人跟他說讓他把它賣掉。庾亮說:“要賣它,就一定有買它的人,這樣就會妨害他,怎么可以把對自己不利的事轉(zhuǎn)嫁給他人呢!過去,孫叔敖曾打死雙頭蛇,以保護(hù)后來的人,這是古代的美談。我去效仿這件事,不也很豁達(dá)嗎!”

【點(diǎn)評】

是是是,豁達(dá)豁達(dá)。

【原文】

32.阮光祿①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注釋】

①阮光祿:即阮裕(生卒年不詳),字思曠,東晉尚書郎,哲學(xué)家。歷官臨海太守、東陽太守、散騎常侍、國子祭酒、金紫光祿大夫、侍中。阮籍的族弟,生性豁達(dá)爽快,有仁有義。

【翻譯】

光祿大夫阮裕在剡縣的時候,曾經(jīng)有一輛很好的車,不管誰向他借車,他都會同意。曾經(jīng)有個人要安葬母親,很想借車,可是不敢開口。阮裕后來聽說這件事,嘆息說:“我有車,可是讓別人不敢借,還要車子做什么呢?”就把車子燒了。

【原文】

33.謝奕①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②罰之,乃至過醉而猶未已。太傅③時年七八歲,著青布绔,在兄膝邊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④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釋】

①謝奕(309—358):字無奕,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大臣,太常卿謝裒(póu)之子、太傅謝安長兄、車騎將軍謝玄之父。曾為桓溫幕府司馬,官至安西將軍、豫州刺史,性格粗魯。

②醇酒:烈酒。

③太傅:指謝安(320—385),字安石。東晉著名政治家,有膽有識,在淝水之戰(zhàn)中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duì)。

④阿奴:當(dāng)時對親密之后輩的稱呼,這里是哥哥對弟弟的昵稱。

【翻譯】

謝奕做剡縣縣令的時候,一次有一個老頭兒犯了法,謝奕就懲罰他喝烈酒,老人醉得很厲害,他卻還不停止懲罰。謝安當(dāng)時只有七八歲,穿一條藍(lán)布褲,在他哥哥膝上坐著,勸告哥哥說:“哥哥,老人家多可憐啊,你怎么可以太過分呢!”謝奕的臉色立刻緩和下來,說:“弟弟你想把他放走嗎?”于是就把那個老人打發(fā)走了。

【點(diǎn)評】

說明謝安自小就有仁人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原文】

34.謝太傅①絕重褚公②,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p>

【注釋】

①謝太傅:謝安。其實(shí)太傅是他死后追贈的,戰(zhàn)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追贈太傅,謚號文靖。

②褚公:指褚裒(303—350),字季野,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東晉時期名士、外戚,康獻(xiàn)皇后褚蒜子之父。死后追贈侍中、太傅,謚號元穆。

【翻譯】

謝安極其敬重褚裒,曾經(jīng)贊揚(yáng):“褚季野雖然口上什么也不說,可是心里像一年四季的氣象那樣,是非分明?!?/p>

【原文】

35.劉尹①在郡,臨終綿惙②,聞閣下祠神鼓舞③,正色曰:“莫得淫祀④!”外請殺車中牛祭神,真長答曰:“丘之禱久矣⑤,勿復(fù)為煩!”

【注釋】

①劉尹:指劉惔,生卒年不詳,一作劉恢,字真長,沛國相縣(今安徽省宿州朱仙莊鎮(zhèn))人,曾任丹陽尹,故世稱劉尹。東晉著名清談家,晉陵太守劉耽之子,出身世宦家庭。少時便為王導(dǎo)所賞識,后娶晉明帝廬陵公主,是一時俊杰。

②綿惙:氣息微弱,病危之狀。

③祠神鼓舞:祭祀時候的擊鼓舞蹈。

④淫祀:不合禮制的祭祀,不當(dāng)祭的祭祀,妄濫之祭。

⑤丘之禱久:典故名,典出《論語·述而》。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后以“丘禱”指祈求消災(zāi)祛病。

【翻譯】

丹陽尹劉惔在丹陽郡任上,臨終之際奄奄一息,聽見供神佛的閣下正在擊鼓舞蹈,舉行祭祀,就神色嚴(yán)肅地說:“不得濫行祭祀!”屬員們請求殺掉駕車的牛來祭神,劉惔回答說:“我早就像孔丘一樣禱告過了,不要再做煩擾人的事了!”

【點(diǎn)評】

劉惔是清談界的知名人士、代表人物,臨終前對生死任其自然的釋然,做到了言行一致,頗有老莊風(fēng)范。

【原文】

36.謝公①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子?!?/p>

【注釋】

①謝公:謝太傅,謝安,以后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就不贅述了。

【翻譯】

謝安的夫人教育兒子時問太傅謝安:“怎么從來沒見過您教孩子?”謝安回答說:“我總是以自身的言行來教育他們?!?/p>

【點(diǎn)評】

再多的口頭教育,也比不上父母的身教。

【原文】

37.晉簡文①為撫軍時,所坐床上,塵不聽拂,見鼠行跡,視以為佳。有參軍見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殺之,撫軍意色不說②。門下起彈③,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懷,今復(fù)以鼠損人,無乃不可乎?”

【注釋】

①晉簡文:東晉簡文帝司馬昱(320—372),字道萬。東晉第八位皇帝,晉元帝司馬睿幼子,先后封瑯琊王、會稽王。晉穆帝死后,升任撫軍大將軍。此人名為皇帝,實(shí)際上是桓溫的傀儡,在位僅八個月,便因憂憤而死,年僅十三。東晉的皇帝,基本上都沒什么實(shí)權(quán)。

②不說:不悅,古文中“說”常通“悅”。

③彈:批評。

【翻譯】

晉簡文帝司馬昱做撫軍將軍的時候,自己坐床上的灰塵不許屬下擦拭,見到上面留下的老鼠爬過的痕跡,覺得很不錯。有個參軍看見老鼠白晝出行,就拿手板打死了它,撫軍很不高興。他的門客站起來批評他說:“老鼠被打死了,您尚且不忍心;現(xiàn)在為了老鼠而損傷人,恐怕不行吧?”

【原文】

38.范宣①年八歲,后園挑菜,誤傷指,大啼。人問:“什么邪?”答曰:“非為痛,身體發(fā)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毙麧嵭辛s,韓豫章②遺絹百匹,不受;減五十匹,復(fù)不受。如是減半,遂至一匹,既終不受。韓后與范同載,就車中裂二丈與范,云:“人寧可使婦無裈③邪?”范笑而受之。

【注釋】

①范宣(生卒年不詳):字宣子,陳留(今河南陳留東北)人。東晉名儒。博綜群書,安貧樂道。在東晉老莊之學(xué)盛行的氛圍下傳揚(yáng)儒學(xué),受人敬重。

②韓豫章(?—約385):韓伯,字康伯,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西)人,東晉官員、玄學(xué)家、訓(xùn)詁學(xué)家,當(dāng)過豫章太守,世稱韓豫章。

③裈(kūn):褲子。

【翻譯】

范宣八歲那年在后園里挖菜,誤傷了手指,大哭起來。別人問他:“很痛嗎?”他回答:“不是因?yàn)橥床趴?,是因?yàn)樯眢w和頭發(fā)肌膚都是父母給的,不敢毀傷,所以才哭的?!狈缎沸懈邼?、節(jié)操清廉,豫章太守韓伯送給他一百匹絹,他不接受;減到五十匹,還是不接受;這樣一直減半,最后終于只剩下一匹,他到底沒有接受。后來韓伯有一次跟范宣同乘一車,在車上撕了兩張絹給他,說:“一個人能讓妻子沒有褲子穿嗎?”范宣這才笑著收下了。

【原文】

39.王子敬①病篤,道家上章②,應(yīng)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云:“不覺有余事,唯憶與郗家③離婚?!?/p>

【注釋】

①王子敬:即王獻(xiàn)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瑯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生于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為書圣王羲之第七子,與其父并稱為“二王”,有“小圣”之稱。豐神俊朗,沉靜瀟灑,是當(dāng)時偶像級別的人物。本有美滿的婚姻,卻因被簡文帝的女兒新安公主司馬道??粗?,無奈和妻子郗道茂離婚,娶了公主,此后一生懷著對前妻的愧疚之心。

②道家上章:王獻(xiàn)之信奉五斗米道,一生病,就會請道家之人做章表,寫明病人姓名、坦白自己的罪過,向上天禱告除難消災(zāi),這叫上章。病人需對上天坦白自己的罪過,這就是后文的首過。

③郗家:東晉初期,由于郗鑒苦心經(jīng)營,郗氏成為東晉門閥政治中舉足輕重的名門望族,王謝庾桓四大家族中與之聯(lián)姻的不在少數(shù)。然而隨著北府兵權(quán)逐漸被桓溫所控,郗家日漸沒落。后來王獻(xiàn)之被迫休妻娶新安公主,原來的妻子郗道茂被休后投奔伯父郗愔籬下,郁郁而終。

【翻譯】

王獻(xiàn)之病重,請道家主持上章消災(zāi),按照規(guī)矩,輪到本人坦白罪過的時候,道家的人問王獻(xiàn)之這一生有什么做得不對的地方。王獻(xiàn)之說:“想不起有別的事,只是始終愧疚和郗家離婚的事。”

【點(diǎn)評】

王獻(xiàn)之和郗道茂的愛情故事是一出悲劇,原本郎才女貌情投意合的神仙眷侶,卻也因?yàn)樯硖幋蠹易逯校坏貌皇艿秸蔚挠绊?,最終遺憾終生。病重之時,回顧一生,依然耿耿于懷,讓人唏噓。

【原文】

40.殷仲堪①既為荊州,值水儉②,食常五碗盤,外無余肴,飯粒脫落盤席間,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③,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④,云我豁⑤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⑥其存之?!?/p>

【注釋】

①殷仲堪(?—399):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人。東晉太常殷融之孫,晉陵太守殷師之子。東晉末年重要將領(lǐng)、大臣。官至荊州刺史,與桓玄及楊佺期結(jié)盟對抗朝廷,逼令朝廷屈服。后來卻被桓玄襲擊,逼令自殺。

②水儉:水災(zāi)造成的歉收。

③率物:為人表率。

④方州:大州。

⑤豁(huò):拋棄。

⑥爾曹:你們。

【翻譯】

殷仲堪做荊州刺史后,遇見了水災(zāi)歉收的年成,吃飯時他通常就用五個盤碗,此外就沒有其他的菜肴了。飯粒如果掉在盤里或座席上,馬上就撿起來吃掉。他這么做,固然是因?yàn)橐o大家做個表率,也是因?yàn)樗拘再|(zhì)樸。他經(jīng)常對自家的孩子們說:“不要認(rèn)為我擔(dān)任了一個州的長官,就會拋棄過去的生活方式,現(xiàn)在我一如既往,沒有改變。貧窮是讀書人的常態(tài),怎么可以做了官就忘本呢!你們要記住我的話!”

【原文】

41.初,桓南郡①、楊廣②共說殷荊州③,宜奪殷覬④南蠻以自樹。覬亦即曉其旨。嘗因行散⑤,率爾去下舍,便不復(fù)還,內(nèi)外無預(yù)知者。意色蕭然,遠(yuǎn)同斗生⑥之無慍。時論以此多之。

【注釋】

①桓南郡:指桓玄(369—404),字敬道,小字靈寶,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yuǎn)龍亢鎮(zhèn))人。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東晉權(quán)臣,威逼晉安帝禪位,在建康建立桓楚,改元“永始”,很快被劉裕打敗?;感^承了他父親桓溫的爵位,襲封為南郡公,和殷仲堪是好朋友。

②楊廣:這個楊廣不是隋煬帝,而是殷仲堪當(dāng)荊州刺史時信任的部下。

③殷荊州:殷仲堪。

④殷覬(jì,?—398):字伯通,東晉大臣,太常卿殷融之孫,吳興太守殷康之子,是殷仲堪的堂哥。

⑤行散:當(dāng)時權(quán)貴階層流行服食五石散。其性燥熱,服后必須穿柔軟的舊衣服疾走,稱之為行散。

⑥斗生:即斗穀於菟(wūtú),春秋時楚國令尹,他三為令尹無喜色,三罷無慍色,此處借指心理泰然面對困難之人。

【翻譯】

當(dāng)初,南郡公桓玄和楊廣一起去勸說荊州刺史殷仲堪,說他應(yīng)該奪取殷覬主管的南蠻地區(qū)來建立自己的勢力范圍。殷覬也馬上就明白了他們的意思。于是趁著服用五石散后“行散”的機(jī)會,隨便地離開了家,就不再回來了,家里家外沒有人事先知道。當(dāng)時他神態(tài)瀟灑悠然,像古代時楚國的令尹子文一樣毫無怨恨。因?yàn)檫@件事,當(dāng)時的輿論都贊揚(yáng)他。

【點(diǎn)評】

東晉末年,朝廷上下離心離德,互相提防,世家大族之間也是鉤心斗角,殷仲堪最終還是逃不開這場漩渦,和桓玄結(jié)盟對抗朝廷,最終又被桓玄暗算。

【原文】

42.王仆射①在江州,為殷、桓②所逐,奔竄豫章,存亡未測。王綏③在都,既憂戚在貌,居處飲食,每事有降。時人謂為“試守孝子”④。

【注釋】

①王仆射(púyè):指王愉(?—404),字茂和,王愷弟,王坦之子,太原晉陽人,出任江州刺史招致豫州刺史庾楷的怨恨,庾楷就和桓玄、殷仲堪共推王恭為盟主,起兵反皇室。這時王愉到任不久,沒有準(zhǔn)備,就逃亡到臨川,被俘?;感畚缓螅麨樯袝笃蜕洌ㄉ袝〉母甭殻?。

②殷、桓:殷仲堪和桓玄。

③王綏:字彥猷,王愉兒子,官至荊州刺史。(巧的是,王戎的兒子也叫王綏。)④試守孝子:因?yàn)楦赣H生死未卜,所以暫且試著做出孝子在居喪期間的樣子。

【翻譯】

仆射王愉任江州刺史時,被殷仲堪、桓玄率兵追逐,逃亡到了豫章,不知生死。他的兒子王綏在京都,聽說此事后,不僅外表哀愁悲傷,同時也降低了居住和飲食的規(guī)格。當(dāng)時的人把他稱為“試守孝子”。

【原文】

43.桓南郡①既破殷荊州,收殷將佐②十許人,咨議羅企生③亦在焉?;杆卮笊瘢瑢⒂兴?,先遣人語云:“若謝我,當(dāng)釋罪。”企生答曰:“為殷荊州吏,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問:“欲何言?”答曰:“昔晉文王殺嵇康,而嵇紹④為晉忠臣。從公乞一弟以養(yǎng)老母?!被敢嗳缪藻吨??;赶仍砸桓狒门c企生母胡,胡時在豫章,企生問至,即日焚裘。

【注釋】

①桓南郡:桓玄當(dāng)時起兵攻破荊州,先后消滅了殷仲堪和楊佺期。

②殷將佐:殷仲堪的將領(lǐng)及佐吏。

③咨議羅企生:字伯仲。羅企生受殷仲堪賞識與舉薦當(dāng)了幕僚,羅企生也敬重殷仲堪為人仁義,所以甘愿為其赴死。

④嵇紹(253—304):字延祖。譙國铚(今安徽淮北濉溪)人。嵇康的兒子。嵇紹十歲的時候嵇康獲罪遇害,此后嵇紹靜居在家中,直到山濤掌管選舉事時,奏請晉武帝說:“《康誥》上說‘父子罪不相及’。”從此得到朝廷重用,盡忠職守。

【翻譯】

南郡公桓玄打敗了殷仲堪以后,逮捕了十幾個他手下的將佐,咨議參軍羅企生也在其中?;感ζ笊恢焙芎?,在下手屠殺之前,他派人對羅企生說:“你能向我請罪,我就寬恕你?!逼笊卮鹫f:“我是殷荊州的官吏,現(xiàn)在荊州逃亡,生死不明,我哪有什么顏面向您請罪!”綁赴刑場以后,桓玄又派人問他有什么話說。企生回答:“過去晉文王殺了嵇康,嵇康的兒子嵇紹卻做了晉室的忠臣;因此我想請桓公留下我一個弟弟來養(yǎng)活老母親。”桓玄就按他的要求饒恕了他弟弟。桓玄曾經(jīng)給企生的母親胡氏送過一件羊皮袍,胡氏當(dāng)時在豫章,聽說了企生被害的事,當(dāng)天就把袍子燒掉了。

【點(diǎn)評】

羅企生重義輕生,卻又為了孝道請求桓玄放過自己的弟弟,可謂情義兩全。

【原文】

44.王恭①從會稽還,王大②看之。見其坐六尺?、?,因語恭:“卿東來,故應(yīng)有此物,可以一領(lǐng)及我?!惫o言。大去后,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余席,便坐薦上。后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睂υ唬骸罢扇刷懿幌すВё魅藷o長物。”

【注釋】

①王恭(?—398):字孝伯,小字阿寧,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出身世家,東晉大臣,外戚。王恭少有美譽(yù),與王忱(即本文中的王大)齊名。王恭因不滿司馬道子和王國寶掌權(quán),兩度起兵討伐,兵敗身死。

②王大:即王忱(?—392),字元達(dá),小字佛大,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東晉大臣,中書令王坦之第四子,尚書右仆射王國寶之弟。年少才俊,享有盛名,與王恭齊名。兩人私交也不錯。

③六尺?。╠iàn):六尺長的竹席。

④丈人:這里是對老年男子的尊稱。也說老丈,不是岳父那個意思。

【翻譯】

王恭從會稽回來后,王忱去看望他。看見他坐著一張六尺長的竹席子,覺得很不錯,便對王恭說:“你從東邊回來,帶了很多這種東西吧,可以拿一張給我嗎?”王恭什么也沒說。王忱走后,王恭就拿起所坐的那張竹席叫人送給王忱。這樣自己就沒有多余的竹席了,干脆坐在草席子上。后來王忱聽說內(nèi)情后,很吃驚,對王恭說:“我原來以為你有多余的,所以才會向你要?!蓖豕Щ兀骸澳涣私馕遥易鋈艘幌蛏頍o長物?!?/p>

【點(diǎn)評】

又是一個成語典故,身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也不貪戀擁有的東西。王恭信奉佛教,并不貪戀過多物質(zhì)。他死后家無余資,為世人所惜。

【原文】

45.吳郡陳遺①,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②,遺作郡主簿③,恒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后值孫恩④賊出吳郡,袁府君⑤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shù)斗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zhàn)于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饑死,遺獨(dú)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注釋】

①吳郡陳遺:吳郡,今江蘇蘇州。陳遺:生平不詳,只在《世說新語》中出現(xiàn)過。

②鐺(chēng)底焦飯:鍋底燒焦的米飯,其實(shí)就是鍋巴。

③主簿:官名,主管文書資料等。

④孫恩(?—402):字靈秀,原籍瑯琊(今山東臨沂北),后移居會稽(今浙江紹興)。東晉隆安三年(399),跟妹夫盧循一起起兵反晉,史稱“孫恩盧循之亂”,三年后兵敗自殺。

⑤袁府君:即袁山松(?—401),一說叫袁崧。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袁宏之孫。祖上數(shù)代為官,為吳郡太守,后因?qū)O恩之亂,兵敗被害。

【翻譯】

吳郡人陳遺,在家里最為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巴,陳遺在郡里做主簿,總是隨身攜帶一個布袋,每次煮飯時,都把鍋巴收存起來,回家時帶給母親。后來,賊人孫恩的兵馬入侵吳郡,袁山松當(dāng)天就出兵征討他們。陳遺已經(jīng)積攢了好幾斗鍋巴,此時來不及回家,就帶著鍋巴隨軍出征。雙方在滬瀆開戰(zhàn),袁山松戰(zhàn)敗,軍隊(duì)潰散,大家都逃逸在山林和沼澤之間,大部分人都餓死了,只有陳遺靠著鍋巴活了下來。當(dāng)時人都認(rèn)為這是對他純厚孝心的回報。

【原文】

46.孔仆射①為孝武②侍中③,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時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漣,見者以為真孝子。

【注釋】

①孔仆射:孔安國(生卒年不詳),字子國,魯國人,孔丘十世孫,東晉大臣,當(dāng)時知名的儒士。東晉孝武帝時,受到皇帝恩寵,歷仕侍中、太常卿,至尚書仆射,贈左光祿大夫。

②孝武:東晉孝武帝司馬曜(362—396),字昌明,東晉第九任皇帝(372—396在位)。他是晉簡文帝司馬昱第六子。在位期間,創(chuàng)造了在軍事史上堪稱奇跡的“淝水之戰(zhàn)”。之后就醉生夢死,朝政混亂,以至于多位忠臣起兵反抗朝廷。另外這位皇帝的死法比較罕見,他酒后與寵妃胡說八道,不知怎么惹怒了她,結(jié)果被她殺死了……③侍中:侍中無定員,多由名儒或貴戚子弟擔(dān)任。在魏晉時期其實(shí)就是事實(shí)上的宰相,很大的官職了。

【翻譯】

仆射孔安國任晉孝武帝的侍中時,因?yàn)闃s幸地能得到晉孝武帝的恩寵禮遇而感恩戴德。孝武帝死時,孔安國任太常,他的身體本來就瘦弱,穿著重孝服,一天到晚眼淚鼻涕不斷,看見他的人都認(rèn)為他是真正的孝子。

【原文】

47.吳道助、附子兄弟①居在丹陽郡后,遭母童夫人艱難,朝夕哭臨。及思至,賓客吊省,號踴哀絕,路人為之落淚。韓康伯時為丹陽尹,母殷在郡,每聞二吳之哭,輒為凄惻,語康伯曰:“汝若為選官,當(dāng)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韓后果為吏部尚書。大吳不免哀制②,小吳遂大貴達(dá)。

【注釋】

①吳道助、附子兄弟:吳道助即吳坦之(生卒年不詳),字處靖,小字道助。濮陽鄄城(現(xiàn)屬于山東)人。官至中郎將功曹。附子:吳隱之(生卒年不詳),字處默,小字附子,歷官晉陵太守、廣州刺史等。

【翻譯】

吳坦之、吳隱之兄弟倆住在丹陽郡官府的后面。母親童夫人去世時,他們早晚哭吊,哀悼悲切。賓客來吊唁時,兩個人跺腳嚎哭,哀痛欲絕,路過的人都忍不住為他們落淚。當(dāng)時韓伯擔(dān)任丹陽郡的長官,母親殷氏也住在郡府中,每次聽到吳家兄弟的哭聲,總是為他們感到哀傷。她對韓伯說:“你將來要是有機(jī)會選拔官員的話,應(yīng)該好好照顧他們倆?!表n伯自己跟他們也成了知交好友。后來韓伯果然出任了吏部尚書。這時吳坦之已經(jīng)在守孝期間因悲痛而死去,吳隱之就做了大官,非常顯貴。

【點(diǎn)評】

雖然孝順一直被宣揚(yáng)是一種美德,然而過度悲痛并不可取,生老病死,人間常情,過度執(zhí)著,于人無益。雖說孝順和當(dāng)官的才能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不過吳隱之一輩子倒是確實(shí)對得起韓伯的提拔。

標(biāo)簽: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guān)詞

推薦閱讀